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Lucy Ho

微量營養素-網"鎂"養成術?(下)

已更新:2021年6月17日

我們過去在 #營養學 中很常討論到 #鈣缺乏 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當飲食不均衡,加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不高,很容易就會出現鈣缺乏的危機。但現在在功能醫學,我們更重視的是有沒有 #缺乏鎂的風險


鎂參與人體所有細胞及其中300多種酵素,和多磷酸鹽的化合物形成ATP、DNA和RNA,參與 #抗氧化酵素系統#能量生成,同時 #支持神經傳導物的合成代謝,因此和 #情緒控制 也有高度相關。


哪些生理機制會影響到鎂的濃度呢?


維持血清鎂濃度的機制包括腸胃道的吸收和腎臟排出。當 #鈣在細胞中濃度增加時會造成肌肉和神經的緊繃造成抽筋,這時鎂可以讓鈣離開細胞,並且進入骨頭儲存,因此,#鎂可以舒緩緊張和肌肉緊繃的症狀,並且增加骨質密度有助益,在臨床應用上,可以針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經痛和情緒難以放鬆等病徵提供幫助。



過去認為鎂缺乏很罕見,通常是由於酗酒、蛋白質營養不良、腎臟疾病、長期嘔吐和腹瀉所造成,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美國民眾缺乏鎂的比例不低,而且可能和 #制酸劑治療 有關聯(Ann Clin Biochem. 2014 Mar;51(Pt 2):179-88.)。


有時我們對於鎂缺乏的嚴重程度認知有差異,很可能是因為檢測方式不同。主流醫學以 #血清鎂 為主要檢測方式,但因為當人體循環當中缺乏鎂的時候,會從紅血球釋出鎂到循環中,因此當細胞內鎂缺乏,但在血清鎂仍可能顯示濃度正常(Nutrients 2018, 10, 1863; doi:10.3390/nu10121863)


我們在功能醫學做健康管理時,特別注意每個客戶有沒有缺乏鎂的情形,並且視 #紅血球的鎂濃度 來評估補充的方式,例如要透過點滴注射、還是口服鈣鎂,或是針對情緒使用蘇胺酸鎂,並且分析飲食內容,或是進一步藉由 #甲基化循環基因 結果來評估特殊需求量,才能真正規劃符合個人需求的營養補充計畫。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