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功能醫學看減脂與減重
大家覺得功能醫學的減肥方式就是用生酮飲食嗎?事實上我們在功能醫學最重視的是身體是否有造成反覆發炎的源頭,或是因為壓力疲勞造成的代謝機能下降。
所謂的『喝水也會胖』其實是有根據的。我們常常看到身邊有些人不管怎麼大吃都一樣瘦,有些人很節制什麼都不敢吃卻年年變胖,就是因為身體持續有發炎的時候,會促使脂肪的合成,聚集更多脂肪細胞!這類的人如果深入檢測的話,往往會發現有
i. 高血糖
ii. 自體免疫疾病
iii. 環境毒素累積
另外如果是慢性疲勞的人,每天下班都感覺筋疲力盡,根本無法去運動,連吃飯都嫌麻煩,可能就無法認真尋找適合自己的食物而隨便吃,或是為了補償過度勞累而狂吃油炸食物!因此我們要評估一個人的壓力疲勞來自
i. 腎上腺功能障礙
ii. 情緒荷爾蒙失調
iii. 潛在營養不良
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減肥非常困難,短期成功又復胖,甚至是越減越肥!就是因為這些問題沒有先矯正,很可能在反覆減肥的過程中又加重這些問題。
千萬不要再認為減肥不成功是因為自己不夠認真,不要再怪罪自己啦!要怪就怪我們的生活環境毒素越來越多,生活壓力太大。因此要擁有健康理想的身材,還是要從源頭矯正起!
很多人都想減肥,覺得瘦下來就會比較有自信、比較健康、線條就會出來。但真的是如此嗎?在功能醫學常常會看到一定比例過瘦、消化不良加上荷爾蒙失衡的情況。太瘦有兩種情況:
# 體脂肪太低,造成 #製造荷爾蒙的原料不足,常會有消化不良脹氣、便秘和經前症候群。
我自己的經驗是女性體脂肪不低於20,不低於15是比較不會影響荷爾蒙平衡的範圍。會建
議多吃好油,像是虱目魚肚、冷壓芝麻油、紫蘇油和雞湯,不但可以提供荷爾蒙原料,也可
以保持肌膚彈性和潤澤。
# 肌肉量太低,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肌肉量太低的人往往很容易疲倦,喜歡吃甜食,不愛戶
外活動,明明已經很瘦但又覺得自己贅肉。
肌肉量太低跟壽命有關,尤其會影響心臟功能。一開始就直接重訓可能有點難,可以從深蹲、瑜伽、平板開始從核心練起,有點肌力之後再開始加強會比較有自信,線條也會改善。如果從肉肉人開始減肥,女性可以把目標體脂肪設在22-24,男性15-18。體重往往跟是否身材曲線優美沒有太大關聯,可以以BMI 18.5-21為目標範圍,並且靠訓練肌肉來改善體態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