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Lucy Ho

德國營養學-糧食與營養安全


一般在營養學程中討論的是「食品安全(Food Safety)」,而「糧食與營養安全」的原文為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研究重點在於世界糧食供應的策略,德文原文為 Ernährungssicherheit。另有一單獨用語 - 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一詞有時也會出現在農業技術發展的領域,德文會使用 Ernährungssicherung;以營養領域角度,重點著重在營養安全(Nutrition Security)。

在德國營養學碩士課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營養安全(Nutrition Security,德文原文Ernährungssicherheit)」

營養安全,從字面上看來像是在研究食品衛生、食品安全或是膳食供應,其實旨在討論如何推動全世界的糧食供應;基於公平正義原則,制定如何實際幫助第三世界地區的人們的策略,包括教導當地民眾如何去生產或是採集糧食,改善栽種和儲存的技術以增加產量,運用簡單的加工技術增加食品的市場價值,甚至是如何在戰亂中也可以維持自給自足的方法。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於糧食與營養安全(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FNS)的定義如下:

「當所有人們,在任何時間,可以擁有足夠的食物(符合的份量、品質、安全及社會文化),且可以取得,並且可以滿足地使用和利用,以擁有健康活躍的人生。」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is achieved, if adequate food (quantity, quality, safety, socio-cultural acceptability) is available and accessible for and satisfactorily used and utilized by all individuals at all times to live a healthy and active life.”

也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的「糧食安全」 條目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2%AE%E9%A3%9F%E5%AE%89%E5%85%A8

簡單來說,如果食品安全(Food Security)是在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符合需求的食物,那營養安全(Nutrition Security)追求的是能夠確保每個人都能攝取到符合需求的營養。

這堂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開始就從實際執行的策略框架談起,當然包括如何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如何運用原始部落的素材排列或是在沙地畫出簡單的表格以教導家庭農場或是野菜採集的季節、頻率或數量,隨後逐漸加深對不同地區,如東非國家、印度或東南亞等等不同的文化、流行營養缺乏症狀、可採集的食材和銷售策略等等,延伸至營養師如何在 NGO 進行學術研究等等。

圖為上課紀錄 : Social Mapping / Matrix Ranking / Traffic tools

我在德國看到的是,營養師可以在學校就學習到如何用一己的力量,去幫助一個受飢村落,而不僅僅是空談或理想,而是在課堂上由老師直接教你如何制定策略,也會邀請在非州實際執行的營養師來告訴你當地的狀況。如何一個人,教導當地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認識野生食用植物,了解如何攝取營養可以避免重大殘障(如失明),婦女如何在村落中同時照顧小孩同時種植農作物以自給自足,當發生戰亂時,如何提供種子包,以讓難民在數天內有餵飽自己的能力。

說到能夠實際執行,當然也就包括提供實習和碩士研究機會,提供學生直接到當地參與國際團隊,提供實質的幫助,並同時蒐集研究資料,經過學術研究後將數據整理成有用的資訊,提供當地改善策略。 

目前台灣營養師公會將營養師執業範圍限縮在醫療院所和團膳公司,不外乎就是針對膳食療養和團體膳食兩個方向,但其實台灣的營養學程學術程度不輸已開發國家,可以應用的領域相當廣泛,期望政府和營養師公會在不久的未來能主動向年輕人提供這些方向的資訊和機會。

著重在糧食安全的 NGO 團體中,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Asian Vegetab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AVRDC)是唯一有營養研究部門的組織,且就位在台灣台南市善化區。亞蔬中心在南亞和非洲地區輔導當地部落,同時保存農作物基因庫,並研究改良物種,但在台灣鮮少人知。

雖然台灣少有政策在協助這個領域的發展,不過仍然可以從社企流報導看到,台灣不斷有年輕人在旅遊途中了解到自己可以為當地做些什麼,用現代的知識,去思考如何用當地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解決當地的問題,同時幫助當地為此建立一個經濟系統,提供工作機會、收入,同時解決問題,並將同樣的產品在台灣銷售,推銷這些手工製作的優良產品,同時藉由台灣消費水準的差距,將淨收入用在支持當地的投資發展。

每每看到這些報導都會讓我感動不已,敬佩這些台灣人的創造力跟熱情,但如果台灣也能有相關的教育和政策支援,相信能開創更多的市場和就業機會,也能改善國內偏遠地區的營養水準和策略。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